华科大机械学院“AI + 无人机系统工程”微专业重磅来袭,欢迎报名!

作者:编辑:吴仰天发布:2025-08-31点击量:

当低空经济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增长极,当人工智能与无人机技术深度融合重塑产业格局 —— 从智能物流、应急救援到智慧城市监测,"AI + 无人机" 正成为破解复杂场景难题的核心利器。当前,兼具无人机系统设计能力与 AI 算法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人才缺口显著,难以满足国家低空经济战略与产业升级需求。

yl23455永利官网整合机械工程、人工智能、控制科学等多学科优势,紧扣 "新工科" 建设要求,重磅推出 "AI + 无人机系统工程" 微专业,为低空经济时代培养能攻关、善创新、懂转化的高端工程技术人才。

一、 专业特色:打造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高地

1、跨学科深度融合:打破机械、航空航天、AI、控制学科壁垒,构建 "理论 + 算法 + 系统 + 实践" 的连贯知识链,培养多维度问题解决能力。

2、教学团队具备领域优势:团队成员深耕自主无人系统、人工智能算法等方向,教学科研背景与 AI + 无人机领域高度契合。

3、实践导向的培养模式:30% 课程学时为实验 / 实训,配备无人机飞行实验室、AI 仿真平台,从算法编程到整机调试全流程实操。

4、产教协同资源:与行业头部企业共建实践基地,引入真实工程案例(如物流无人机调度、灾害监测系统),学生可参与国家级无人系统研发项目。

5、精准对接产业需求:课程内容紧跟低空经济政策与技术前沿,涵盖 SLAM 技术、集群协同、智能避障等核心领域,毕业即具备产业适配能力。

二、 课程设置:构建科学完善的知识体系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计划开课学期

必修/选修

所属课程模块

开课形式

Python人工智能

实践

2

32

25-秋季

选修

基础课程模块

线下

计算机视觉

2

32

26-春季

选修

基础课程模块

线下

机器学习

2

32

26-春季

选修

基础课程模块

线下

无人机视觉SLAM 技术

2

32

26-秋季

必修

专业课程模块

线下

人工智能算法与无人机应用

2

32

26-秋季

必修

专业课程模块

线下

AI + 无人机系统综合工程实训

4

64

27-春季

必修

实践模块

线下


三、 核心师资团队:实力雄厚,保驾护航

王书亭 教授(负责人):第三届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机器人化智能制造”团队的核心成员,曾任yl23455永利官网副院长,现任工程实践创新中心主任、国家企业信息化支撑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副主任、国家级机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同时兼任教育部机械基础课程分教指委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等。多年来一直从事复杂机电装备数字化设计领域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湖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宝钢优秀教师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

谢远龙 副教授:IEEE 高级会员,智能移动机器人创新团队负责人。近五年,在IEEE 汇刊一作/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8篇、教改CSSCI 4篇(包括SCIE高被引论文2篇、期刊封面论文4篇、被引用1478次),撰写专著5本,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博后基金一等资助、省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4项、省自科基金2项、全重实验室开放课题3项、军委科技委XXX项目子课题2项等项目,申请授权发明专利80余项,担任《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等3个SCI期刊、《机器人》等10余个EI期刊青年编委,15余次智能无人系统相关分会场主席,分会场邀请报告3次,获优秀学术论文5次,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专委会委员,中国仿真学会机器人系统仿真专委会委员、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智能设计与控制专委会秘书长/副秘书长。

张友民 教授:IEEE 会士,CSME会士,AIAA高级会员,加拿大康考迪亚大学机械、工业与航空工程系及康考迪亚航空设计与创新研究所终身教授,加拿大安大略省注册专业工程师。自1992年共发表600余篇杂志和会议论文及10本书籍,在Google Scholar被引用33017次,影响因子为89(h-index)和441(i10-index)。担任20多家国际期刊的编委会成员、副主编/deputy主编、编辑/副编辑,包括《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Guidance, Navigation and Control》《Journal of Intelligent and Robotic Systems》《Uncrewed Systems》《Drones》《Drone Systems and Applications》以及《Security and Safety》等。曾担任多个与自主/无人系统和可再生能源相关的国际会议的(荣誉)大会主席、程序主席和程序委员会成员。

黄   禹 教授:国家级领军人才、湖北省“自主创新岗位”特聘人选、武汉市“黄鹤英才”、华中卓越学者首席教授。现任制造装备数字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广东省制造装备数字化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工业自动化分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自动化专委会理事长。长期从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智能制造、激光加工技术与装备的科研及教学工作,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GF核科学挑战专项、省市重大科技专项等重要项目2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排3)、二等奖2项(排7、8),省部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排1、3、6,与国家奖不重复);在Nonlinear Dynamic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and Manufacture等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150余篇;出版中英文学术专著3部;获授权发明专利70余项;主持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项、团体标准1项等。

宋   宝 教授:国家数控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团队负责人。近 5 年,主持或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工信部揭榜挂帅、湖北省重点研发计划和企业委托项目 30 多项,累计获科研经费 3000 多万元。获科技奖励 6 项,其中一等奖 3 项。包括: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排 3/10,2020 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 2/15,2017 年),湖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排 2/6,2014 年);在 IEEE/ASME Trans. Mechatronics, IEEE Trans. Industrial Electronics, IEEE Trans. Power Electronics 等机电领域权威期刊 发表高水平论文 30 余篇,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SCI 论文 11 篇(JCR Q1 区 7 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 45 件,其中第一发明人 30 件,9 件与华中数控、华大电机、广东拓斯达、三姆森等多家国内知名企业合作申请;获软件著作权 15 项。

四、 招生对象及人数:抓住机遇,成就未来

招生对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人工智能、自动化、航天航空等相关专业本科生

招生人数:20人

低空经济的浪潮已至,“AI + 无人机” 领域前景广阔。华中科技大学 “AI + 无人机系统工程” 微专业为你搭建成长的平台,助你在这个充满机遇的时代抢占先机,成为低空经济领域的栋梁之才。欢迎符合条件的同学们踊跃报名!

学校微专业即将开始招生,详细信息见本科生院通知 http://ugs.hust.edu.cn/info/1142/7062.htm

Copyright © yl23455永利(CHINA)有限公司官网 版权所有本网站所使用的方正字体由方正电子免费公益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