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12日,由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装备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举办的第十五届暑期研修班——“先进制造中的高端装备流体力学”(以下简称“暑期班”)在机械学院学术报告厅成功举办。来自国内100余家高校、企业及科研院所的近350名青年教师、工程师及研究生参加了本届暑期班。

流体力学作为高端装备研发与制造的核心基础学科,在先进制造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工业4.0、智能制造和碳中和目标的推进,流体力学研究正从传统工程领域向极端工况、精密控制和多物理场耦合等前沿方向延伸。相关技术突破对于航空航天、能源装备、精密仪器等高端装备的性能提升、可靠性优化及智能化升级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实验室丁汉院士和尹周平教授担任本届暑期班名誉班主任,周新平教授和刘银水教授担任本届暑期班班主任,王琳教授、吴德发教授、崔岩副教授、张飞讲师和邓亦攀助理研究员担任班级委员。7月10日上午,由周新平教授主持的开班仪式隆重举行,实验室副主任黄永安教授致欢迎辞,对参会专家和学员表示欢迎和感谢,同时介绍了实验室基本情况、暑期班发展历程与取得的广泛影响。



本届暑期研修班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焦宗夏教授,清华大学符松教授,北京大学杨越教授等11位专家就流体力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及最新进展进行了授课。课程内容分别为:“电液控制系统传递矩阵分析方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焦宗夏教授/徐远志副研究员)、“高超声速边界层失稳与湍流模式研究”(清华大学符松教授)、“人类发现的第二种升力机制——将会怎样改变我们的飞行面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孙晓峰教授)、“液态金属MHD自由界面问题研究及聚变堆液态偏滤器研发”(中国科学院大学倪明玖教授)、“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空气动力学建模与算法应用研究”(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李志辉研究员)、“智能流体赋能软体机器人”(浙江大学邹俊教授)、 “报告1:数据驱动的流体力学知识发现及工业人工智能实践/报告2:深度学习求解PDE中的病态分析与方法改进”(西北工业大学张伟伟教授)、“水下爆炸力学研究进展”(哈尔滨工程大学张阿漫教授)、 “民用飞机的层流机翼设计与激波控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赵宁教授)、“湍流数据合成与量子计算进展”(北京大学杨越教授)、 “界面流体力学及机器人研制”(华中科技大学周新平教授)。专家们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自己在流体力学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给学员们提供了一场生动的知识分享会。参会学员认真听取课程报告,并从科学问题、学科交叉、应用研究等方面与专家展开了热烈讨论。

暑期研修班是实验室一年一度的公益性学术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了十五届不同主题的先进制造系列研修班,主题内容涵盖数学、力学、视觉、纳米操作与智能控制、机器人技术、测量技术、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医工交叉研究、激光加工技术、柔性电子技术、智能微系统技术、装备动力学与控制、人形机器人技术、高端装备流体力学等。为营造高起点多领域学术交流环境提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