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致敬英雄,接续奋斗强国有我

作者:李清颖编辑:吴仰天发布:2025-09-04点击量:

9月3日上午,我院党委组织全体教职工及部分学生代表共300余人,在学术报告厅集中收看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实况直播。全体在校院领导参加。

9时整,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全体师生齐声高唱国歌,注视着屏幕中迎风招展的旗帜。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宣示中国人民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决心。师生们聚精会神,现场不时响起热烈掌声。当和平鸽振翅高飞、五彩气球腾空而起时,大家共同挥舞着手中的国旗,向为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浴血奋战的英雄前辈表达崇高敬意。

我院师生还通过其他方式在教室、宿舍、实验室、会议室收看纪念大会。

直播结束后,师生心潮澎湃,言为心声。

党委书记 张芬:此次阅兵不仅是国防力量的集中展示,更是一堂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看到一系列自主研发、技术先进的现代化装备驶过天安门广场时,我尤为感慨。这折射出我国高端制造与精密仪器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更与机械工程学科的发展息息相关,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肩负的重任。机械学院将一如既往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卡脖子”技术难题,潜心科研攻关,培育一流人才,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以实际行动为强国建设、强军建设贡献力量!

党委副书记 卢文龙:八十年前,中国人民以巨大牺牲换取胜利,为人类和平作出重大贡献。先烈们的奉献精神值得永远铭记,历史警示我们要珍惜和平、守望相助。这次阅兵展示的国产主战装备占比超80%,首次亮相装备达50%以上,无人作战体系和新域新质战力彰显了我军面向未来的强大能力。从“小米加步枪”到如今体系完备、科技先进的现代化军队,展现了国家雄厚的工业基础和科技创新能力。作为高等学校的教育科技工作者,要引导学生将家国情怀融入科研实践,致力于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战能力的人才,为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党委副书记 张绍浩:永不忘,中华民族14年的浴血奋战,3500万同胞的牺牲铺就的来时路;永不忘,先烈们筑起的血肉长城,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换来的国泰民安;永不忘,和平不是天上的馈赠,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虽然硝烟早已散去,山河早已无恙,但卢沟桥的枪声仍不时回响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耳侧,真理永远在大炮的射程之内。广大青少年生逢其时,我们要引导他们赓续红色血脉,树立强国有我的远大志向,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勇担民族复兴的时代大任,做堂堂正正、光荣自豪的中国人。 

仪器科学与技术系教授 肖鸣飞: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既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也为汲取伟大抗战精神的力量。当今世界挑战重重,我们更须弘扬敢于斗争、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坚定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今日阅兵尖端装备,彰显民族实力与复兴底气。身为理工科教师,我将把科研与育人同国家装备制造升级深度融合,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让论文写在大国重器上,让事业扎根民族复兴中。

本科生工作组组长 陈霈:从歌唱那一首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开始,我已热泪盈眶,从歌词和旋律中感受到庄重的爱国情怀。受阅部队步伐整齐、口号嘹亮,刘老庄连、雁门关伏击战英雄连等英雄方队齐齐亮相,老前辈们坚定的目光和敬礼的姿态,都在诉说着那段不容忘却的历史。今天,我们全心全意地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书写爱国篇章,就是为全中国全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2级博士生、智能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第二党支部书记 丁涛:“九三”阅兵展示了我国武装力量组成以及装备体系建设最新成果,这是强大的国防后盾,也让我们倍感自豪。作为科研工作者的我们,更应该把阅兵激发的家国情怀转化为勇闯科研“无人区”的坚定步伐,在“卡脖子”处下工夫,在“冷板凳”上出成果,在“01”里求突破,用机械力量赋能制造强国,用接续奋斗向历史致敬!

2022级本科生、校国旗仪仗队队员、机械专业(智能制造方向)2022级本科生党支部书记 何宇皓:本次阅兵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入新征程的首次阅兵,也是人民军队奋进建军百年的崭新亮相。中国人民14年抗战的艰辛历程和巨大牺牲,换来今天的和平与繁荣。战争没有胜利者,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Copyright © yl23455永利(CHINA)有限公司官网 版权所有本网站所使用的方正字体由方正电子免费公益授权